在刚刚结束的2025-2026赛季CBA联赛国内球员注册期,虽然初期波澜不惊,但随着转会期收尾,却接连上演了多起重磅交易。其中,中国男篮队长赵睿加盟北京首钢,以及张镇麟离开辽宁男篮加盟上海久事俱乐部,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“过去,球员转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,因为俱乐部对培养球员投入了大量心血。”前中国男篮国手焦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现在规则更加完善,市场更加成熟,俱乐部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”
尽管自由球员市场对民营俱乐部并不友好,但广东、广州两家民企俱乐部在狭小的空间内,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操作能力。广州男篮通过交易得到年轻中锋徐昕和陈国豪,广东男篮则迎来了焦泊乔和崔永熙。这些操作,无疑为两支球队在新赛季提供了更多竞争力。
然而,从整个CBA联赛的维度看,顶级球员更多地流向具有国企背景的俱乐部,这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一方面,这种现象提升了联赛的关注度和商业化水平,推动了球员价值的市场化。另一方面,CBA联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挑战,民企俱乐部球队生存压力加大。
新赛季,国企俱乐部球队在实力上将进一步拉大与民企球队的差距。北京首钢、上海男篮等国企俱乐部实力强劲,有望在新赛季引发更多讨论。与此同时,民企俱乐部如深圳男篮等,在面临实力下滑的同时,生存压力也日益增大。
新赛季的CBA联赛,国企俱乐部与民企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,CBA联赛能否实现整体健康发展,值得我们期待。